為慶祝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8月26日至27日,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網絡理論傳播局)主辦的“經濟特區40年@治理現代化”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在汕頭市舉行。人民網、新華網、央視網、中國日報網等中央、省的媒體記者和多地專家學者,對汕頭市進行實地采訪調研,探索傳播汕頭經濟特區發展對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記者把鏡頭對準了汕頭港廣澳深水港區。(攝影:方淦明)
采訪團先后來到汕頭港廣澳深水港區、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汕大東校區暨亞青會主場館和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等地參觀采訪。
記者在廣澳深水港區采訪。(攝影:方淦明)
在汕頭港廣澳深水港區,采訪團實地走訪港區泊位,詳細了解廣澳深水港區的建設運營情況,隨后登上廣澳港聯檢大樓,港區全貌盡收眼底。目光所及之處,數萬噸等待出港的貨物,儼然成為開放的“代言人”。中國經濟網評論部記者臧夢雅第一次來到汕頭,在她看來,汕頭港作為我國“一帶一路”戰略關鍵節點,深化與東南亞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港口等方面的合作,充分發揮了橋頭堡作用。
采訪團記者來到汕頭站采訪。(攝影:方淦明)
在汕頭大學東校區暨亞青會場館建設現場,偌大的工地上挖機、推土機、起吊機等各種各樣的施工作業機械來回穿梭著,施工人員在各自崗位上忙碌著,媒體記者紛紛舉起手中的相機和攝像槍,記錄現場一片熱火朝天的建設景象。而汕頭高鐵站樞紐一體化工程的規劃建設,也同樣吸引了不少采訪團成員的目光?!岸潭處啄陼r間,整個城市發生非常大的變化,令人驚嘆?!惫饷骶W海外編輯部編輯吳熙璐是汕頭人,常年在外讀書的她每年回來的時間都很短。她告訴記者,汕頭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特別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對汕頭新一輪的發展將起到更好的帶動作用。
媒體記者用相機和攝像槍記錄汕大東校區暨亞青會主場館建設施工場面。(攝影:方淦明)
記者在華僑試驗區人才大廈參觀。(攝影:方淦明)
經濟特區如何“特”?是不是繼續“特”?“特”在哪里?這些問題是此次媒體團調研采訪主要關注的內容。上海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原副院長何建華多次來到汕頭,他坦言,如今的汕頭比起之前,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充分展現了敢闖敢試的特區精神。他指出,新時代經濟特區還要繼續發揮其功能,繼續體現“特”的魅力,要繼續大膽試,為城市治理現代化發揮更多的示范性作用。
據了解,采訪團媒體將把在汕頭調研、采訪的成果形成理論文章、短視頻等作品,對汕頭發展情況進行全方位、多樣化傳播,全面報道汕頭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的改革成就及創新實踐,講好汕頭故事。
(作者: 李德鵬,作者單位:汕頭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