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晚高峰相比,早高峰的道路交通繁忙程度也不遜色,學生上學、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公司企業員工上班三個高峰交叉疊加,路面經常車流洶涌,令人望而生畏。今年以來,公安交警部門聯合教育部門推行“校家警”護暢模式,大幅縮短了送學生車輛在校門口滯留的時間,“三個高峰”錯開,有效緩解了城區道路交通壓力,不少“上班一族”發現早高峰開車出行比以前順暢了。
△志愿者協助學生開關車門,確保學生上下車安全。
我市共有中小學校1048所,在校學生100余萬人,校園門前交通秩序一直都是群眾關注的熱點和管理難點。近年來,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在創文提質升級工作中成立重點部位整治專班,指導各大隊、中隊對轄區各重點部位開展實地走訪摸查,梳理存在問題并逐一提出對策,聯合各有關部門單位治理學校、商業綜合體、醫院、市場等易堵部位周邊交通環境。
通過調研發現,我市中小學生上午上學高峰期為7時30分至7時45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上午上班高峰期為8時至8時15分,公司企業員工則為8時30分至8時45分。為避免接送學生車流與上下班車流疊加,交警部門主動聯合教育部門推行“校家警”護暢模式,在治理過程中逐步提質升級,實現“開車門進校門”“人等車”等既定目標,有效緩解了上下學高峰期校園周邊交通擁堵問題。
12月10日上午7時30分,記者來到位于龍湖區黃山路旁的錦泰小學,看到已有一些學生開始或步行或乘車來到學校,交警龍湖大隊四中隊的民警、輔警和學校護衛隊志愿者也各就各位。5分鐘后,送學生到校的小汽車開始多了起來,在志愿者的引導下,家長將車輛有序停在校門口兩側路旁的指定位置,志愿者立即上前幫助打開車門讓學生下車走進校門,家長車輛立即駛離現場,整個過程只需5秒鐘左右,而原來家長停車后下車打開車門帶孩子走進學校再回來開車,來回一般都要3至5分鐘,有些家長甚至將車輛隨意停放在機動車道上,然后橫穿馬路送孩子進校門,在埋下安全隱患的同時也給孩子做了壞榜樣。這就是“開車門進校門”的妙用。
全程設置中心隔離護欄的黃山路,在錦泰小學前面施劃了斑馬線,方便學生和市民通過馬路。執勤交警和志愿者在斑馬線兩側適時通過指揮手勢和舉旗子,指揮過往機動車停車禮讓,護送學生安全過馬路。據介紹,錦泰小學護衛隊現有67名志愿者,都是各年級學生的家長,他們在接受交警部門的指揮手勢、站位等培訓后“披掛上陣”,每天分4個班次在上下學時段到校門前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風雨無阻。
在交警部門的指導下,錦泰小學還在校門口兩側步道上設置了各年級學生候接區,臨近放學時段,班主任老師通過微信群通知家長放學時間,對于每天因值日或其他原因需留校遲歸的學生,也提前將相關事項和離校時間通知家長。乘車學生在約定時間前到達指定地點等候家長車輛,從原來的“車等人”變為“人等車”。當車輛到達時,家長不用離開車輛,由志愿者協助學生在右側開關車門,在確保學生上下車安全的同時也大大減少了停車時間。這就是“人等車”的妙用。
“校家警”護暢模式有效破解了校園周邊交通秩序較混亂、學生安全缺乏保障的難題,深受學生家長的歡迎。目前,我市中心城區學校已全面推行“校家警”護暢模式,并開始逐步在其他區縣推廣。
來源:汕頭+,汕頭交警
編輯:笑云、李昂